《他的肉体日记无修正》
中新社福州8月6日电 (郑江洛)6日在福州举办的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·海峡乡建乡创系列活动中,26名台湾青年与闽台乡建乡创团队完成就业签约,12个台湾企业运营项目签约落地。
该活动由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,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主办,以“乡建乡创助力两岸青年就业创业”为主题,吸引了两岸百余名青年共同参与。
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刘炳辉介绍,随着签约项目的推进与实训计划的实施,两岸青年将在乡建乡创领域持续携手,让福建乡村焕发新生。
为期两天的活动中,两岸青年走进福州多个社区及乡镇开展实地调研,从创意路演到签约启程,聚焦合作落地。
台湾青年李兆祥此次也签约就业。他受访时说,自己连续三年暑期来到福建参与乡村振兴的实习,大学毕业后就将正式投身福建乡村振兴项目。“大陆的乡村幅员辽阔,每个村庄都各具特色,在这里从事乡村振兴大有可为。可以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,通过概念设计,凸显乡村的个性和文化,并提升村居环境。”
参与本次活动的台湾青年设计师郑麒峻说,台湾在乡村振兴、社区营造方面已有多年经验,而大陆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发展迅速,很适合台湾青年发挥特长。
自2018年以来,福建在大陆首创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、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和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福建共引进了174支台湾团队,643名台湾专业人才入闽服务近600个村庄,覆盖93%的县(市、区)。(完) 【编辑:李润泽】

比起退休问题,院士如何真正地退出,是更加棘手的问题。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侠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表示,只有当“帽子”和资源挂钩时,才要谈退不退出的问题,否则,没人会把它看得太重要。《他的肉体日记无修正》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徐芳等人在今年发表的文章《科技评价改革十年评述》中指出,人才计划的实施,一方面调动了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积极性;另一方面滋生了上上下下热情高涨的“帽子”导向,形成各种攀比。对安心致研的整体环境而言,负面影响日益凸显,不利于“甘心坐冷板凳”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科研精神的养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