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客户端

|

官方微信

|

官方微博

|
全力以赴保秋粮安全(三夏进行时)
时间:2025-08-05 10:51:57来源: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:施少伦

《床上的午夜经历untrimmed》

  入汛以来,气象条件总体偏差,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不利影响

  全力以赴保秋粮安全(三夏进行时)

  “七月十五定旱涝,八月十五定收成。”作为全年粮食生产大头,秋粮距离大面积收获还有两个月,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。

  入汛以来,我国气象条件总体偏差,华东华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,黄淮等地持续高温干旱,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

  业内专家表示,下半年极端气候事件偏多,旱涝、台风等威胁并存,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多道关口,需着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。

  应对不利影响,各地各部门绷紧抗灾夺丰收这根弦,落实落细各项措施,全力以赴保秋粮安全。

  降雨呈“南北多、中间少”,各地抢前抓早应对风险

  “雨量大,好在水排得快,玉米基本没受影响。”7月24日14时至25日11时,陕西省定边县出现持续性强降雨,堆子梁镇降雨量突破100毫米,庙湾村4000多亩低洼农田进水。庙湾村种植户王小琴今年种了100多亩玉米和辣椒,都是抗倒伏品种,播种前按照农技人员指导抬高了垄沟。

  雨刚停,村支书赵宝峰就带着村民扛着铁锹、抽水泵赶到地头,挖沟、架管、抽水……他介绍,村里吃过洪水的亏,今年早早就制定了防汛预案。“年初我们组织村民清理了3公里排水沟,这次降雨前又加固河道,对两岸易涝点加强巡逻,及时封堵低洼口,护住了全村七成以上农田。”

  聚焦防汛保粮,今年定边县采取“人防+技防”联防模式,建设了18套山洪灾害预警水量水位一体站,下拨淤地坝、水库防汛专项资金,提前购置抽水泵、发电机等防汛物资。目前,全县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对农作物追施叶面肥,最大程度减少损失。

  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气象信息显示,今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,我国主汛期降雨呈现“南北多、中间少”分布,极端天气偏多。

  “5月以来,黑龙江省气温略高于往年,且全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。”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曹立勇说,目前黑龙江水稻生长进入关键中后期阶段,整体长势较好,但部分6至7月干旱严重的地区可能出现阵性强降雨、大风等极端天气,这会造成水田不同程度受淹,尤其是低洼易涝稻区、内陆河流沿线稻区等,面临威胁很大。

  洪涝前后,如何应对?曹立勇介绍,雨前要疏通排水沟渠,检修排灌设备;雨后一旦出现内涝,受淹田块须酌情排水露田1至3天,促进根系恢复活力,防止倒伏或早衰。水分管理上,应灌一次浅水,待其自然渗干后,再灌下一次浅水。

  “面对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,还要密切监测重大病虫害动向。”曹立勇说,要结合水稻长势和生育进程喷施杀虫剂、叶面肥等,加快籽粒灌浆速度,助水稻安全成熟。

  5省启动应急响应,水利设施助力应对旱情

  “水灾一条线,旱灾一大片”。专家指出,当前,对秋粮影响更大的气象因素是持续性高温干旱威胁。

  7月以来,黄淮、江淮、江汉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。目前这些地区的夏玉米进入小喇叭口至抽雄散粉期,春玉米则处于灌浆期,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

  “受高温干旱影响,土壤失墒较快,部分地区出现玉米叶片卷曲和生长进度滞后现象。从田间探查情况看,不同灌溉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差异较大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从锋举例介绍,豫中南玉米地块浇水2到4次的处于抽雄散粉期,浇水1到2次的处于即将抽雄,无灌溉条件的基本不能正常生长。

  目前,农业农村部对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5省启动农业防高温干旱三级应急响应,并派出工作组赴河南、安徽等重点省份,指导抗旱灌溉保秋粮丰收。

  在不少粮食产区,农田水利设施助力有效应对旱情。

  “水来了——”7月29日下午,河南省永城市蒋口镇洪楼村,民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雷拧开主管阀门,遍布农田的贴片式滴管逐渐鼓胀,水珠均匀滴落,玉米迎来解渴“甘霖”。

  今年,该合作社种植了6000余亩玉米并布设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,打开主管阀门便能精准滴灌特定地块。“这段时间基本每周都要普浇一遍。”冯雷介绍,一体化滴灌七八个小时可浇透一块地,相较传统灌溉模式节约水肥超30%。

  算好“用水、节水”两笔账。旱情下,永城市持续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,充分发挥农渠、机井、泵站、坑塘等农田水利设施调节作用,分作物、分区域、分环节落实落细节水灌溉和田管关键技术,确保全市174.5万亩秋粮作物生长。

  “早浇一亩是一亩。受旱玉米田应结合当地条件,利用一切灌溉设施和水源,应浇尽浇。”李从锋建议,根据玉米长势,尽量选择早晚时段,进行喷灌、滴灌等节水灌溉。受旱地块的玉米,还要及时追施穗肥,增强植株抗逆性。高温干旱条件下,还需重点防治玉米螟、草地贪夜蛾、蚜虫等虫害,以及南方锈病、叶斑病、茎腐病等病害。

  针对部分受干旱影响严重、基本绝产的玉米地块,李从锋提示,农户可及时采取青贮措施或种植蔬菜、小杂粮等短季作物,减少损失。

  受灾地区农业生产加快恢复,保险赔付有序进行

  目前,前期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在加快恢复,相关农业保险赔付也有序进行。

  7月26日,北京密云、怀柔、平谷、延庆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,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险救灾,督促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面启动应急响应机制。27日中午,中华财险北京分公司开展细致排查,在社交平台发现密云区冯家峪镇保峪岭村一农户受损严重后,立即与对方联系。次日中午,按照先赔付后补材料的方式,公司将20万元预赔款支付给了农户。

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侯福强介绍,农户如遇财产受损,可第一时间拍照留证,并尽快拨打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服务热线报灾,或通过承保机构公众号进行线上报案。相关机构按照“快查勘、快定损、快理赔”要求,提高赔付速度。截至8月4日,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完成赔款支付403.2万元。此外,全市已储备调拨救灾备荒种子11.25万公斤、动物疫病防控物资5万余件,统筹各区储备农田排涝设备1266台/套,组织多批农业专家队伍赴受灾地区指导农业恢复生产工作。

  近期,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.97亿元,支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等7省份受灾地区积极应对洪涝、台风等灾害影响,开展农业生产救灾相关工作。重点对农作物改种补种、灾损农业设施修复、农田疏渠排涝等救灾措施给予补助,减少农业生产损失,助力夯实秋粮丰收基础。

  “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偏多,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,抗灾夺丰收已日渐成为粮食生产常态。”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入汛以来,各地全力抗旱浇灌、抢排积水,有效降低了灾害影响。接下来将继续紧盯干旱、高温热害等灾害风险,加密研判,尽早发布灾害预报预警,提高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,分区域、分作物、分灾种,环环紧扣跟进抓好在田农作物管理。

  近日,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方案》,共制定34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。

  “着眼长远,还将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,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农田沟渠修复整治等,持续增强农业气候韧性。”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。

  人民日报

  本报记者 郁静娴 常 钦 邓剑洋 【编辑:惠小东】

图片

  58岁的邱小英退休前是一名事业单位中层干部,她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:“我觉得现在才是干事创业的最佳年龄,工作经验丰富、社会资源多,而且孩子们都大了,没有家庭顾虑,一心扑在工作上。”《床上的午夜经历untrimmed》  10月5日0时至24时,北京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(含1例10月4日诊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,均已通报)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(其中1例已通报),无新增疑似病例;新增8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,无新增疑似病例。治愈出院1例,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例。

相关报道
分享到:

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:changanwang@126.com | 招聘启事

Copyright 2015 www.chinapeace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-1 中国长安网 © 2023版权所有